Skip to content

Online Marketing

苹果App Store去年收入285亿美元 创新高

苹果公布,旗下App Store去年录得超过285亿美元(下同)收入,创历史新高,按年增长40%,其中苹果将分享其中30%(即约85亿元)。当中来自中国收入增长最快,按年增长达到90%。

其中于上个月才面世任天堂旗下Super Mario Run于上市首4日已录得4000万次下载,至于订购应用程式如Netflix及Tinder收入按年增长74%至27亿元。苹果表示,于今年1月1日,App Store单日录得达到2.4亿元,创单日新高,而于12月假期间,录得销售30亿元。
目前于App Store共有约220万应用软件供下载,而App Store由启用至今录得收入超过600亿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70106/56137965

低成本推广APP策略

低成本推广APP策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APP推广渠道;第二部分为APP推广策略;。其推广渠道、推广策略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专业性。

 

第一部分:APP推广渠道汇总

第一:基础上线——大范围覆盖

推广的第一步是要上线,这是最基础的。无需砸钱,只需最大范围的覆盖。

 

第二:推广——论坛推广、微博推广、软文推广

论坛: 在手机相关网站都可以看到很多的行业内论坛。建议推广者以官方贴、用户贴两种方式发帖推广,同时可联系论坛管理员做一些活动推广。发完贴后,应当定期维护好自己的帖子,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搜集用户反馈的信息,以便下个版本更新改进。

 

第三:合作推广 换量互推

换量互推一开始并不成熟,主要靠推广者自己的人际关系,并需要你的应用里能推荐其它的应用或站点,换量的比例一般是一比一,结果也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可能别人一天能给你带来几百的量,你却只带给别人几十的量,量还不上的时候,就很难合作下去了。当然如果你跟合作人的关系够铁,人家愿意帮你推那就另说了。

 

第四:付费推广

包括 内置付费推广、按量付费、 广告联盟付费推广等模式。当下有很多创业型或者个人开发者,并且大多数App还没开始盈利,大家都抱着一个先圈用户再赚钱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付费推广个人觉得不是很理智。做好基础推广,有营销头脑的创意推广比较可行。当然也有个别应用的盈利模式好,值得花大力推的,付费推广是最快的推广模式。

 

第二部分:APP推广技巧与策略

推广渠道列的很详细,有时候我们知道怎么推广,再配合知道上哪儿推广,效果都会惊人。

 

一、先确定第一推广目的:下载量还是曝光率?

APP 仅靠应用市场来达到自己的下载量,这个肯定不行。 APP运营除了产品本身外,另外最重要的就是下载量。道理很简单,一个用户在应用商店看到你的APP,估计不怎么喜欢,他有可能到另一家应用商店下载,再看一次后发现功能还不赖,于是就成为你的用户了。这就是曝光的作用,特别是前期的集中式曝光,让用户在那么一段时间都能看到你的APP名字。

 

二、应用商店/下载站:注重发布时间和描述

并不是所有APP都适合周五发布的,因为那天将有很多质量非常好的APP进行更新,所以一般草根开发者最好选择星期3或星期4进行更新。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APP实力比较强大,可以试试在周五发布,获得的效果也许会更好。关于描述,它并没有icon那么重要,但它能在icon之后刺激用户下载,例如副标题描述,可以夸大自己的功能。截图漂亮一点则可,无需投入太多的时间。

http://www.hksilicon.com/articles/72018

争霸移动广告市场 FB挑战Google一哥宝座

移动广告市场一哥 Google(GOOG-US) 的地位正受到社交网络 Facebook(FB-US) 的严峻挑战。据数据显示,Google 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份额由 2012 年的 52.3% 下跌至 33.7%,反观 fb 则由 2012 年的 5.3% 攀升至 17.4%;且 fb 的广告单价一直上升,Google 一直下跌。虽有分析师指,两者可以是相辅相成,但于广告世界,一直都是零和游戏,假设预算是固定的,此消彼长的情况下,Google 的一哥宝座未来是否要拱手相让?

据研究机构 eMarketer 的数据,2017 年 Facebook 在移动广告市场的份额将达到 20%,Google 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到 31.7%。先看两者的卖点,两者最吸引客户的都是收集大数据,以作精准营销。 Google 根据用家的搜寻记录、地图路线,甚至 gmail 邮件往来对象等,向用家作出精准营销。而 fb 则是透过个人资讯、赞好的内容及与朋友的互动去向用家作出推介的广告内容。

两者的分别是在于,「Google 搜寻是让有消费意图的消费者找到你,Facebook 是让你找到你想要的消费者。」

对于 fb 及 Google 的营销大战,专家则认为目前两者势均力敌,视乎企业想达到何种效果,长远而言,fb 有机会追上 Google。

近年留意到不少品牌都投入 fb 营销,因「低头族」盛行,贪其接触的受众广,加上有分享功能,达到很吸引眼球的效果。然而,Google 仍是不少中小企的重要营销渠道,因其搜寻引擎仍是可直接带来为企业带来生意的方式,估计目前与fb 的重要性不相伯仲,加上fb 推出更多新营销功能,未来fb 追上Google 的市场占比是有可能的。

其实 fb 与 Google 可发挥不同功用,fb 可以成功吸引到很多人的眼球,用作提升产品或品牌知名度相当有效,但对于需求导向的公司如旅游网站,则 Google 的搜寻引擎作用较大。 Google 是目前人们搜寻资料的重要途径,反观 fb 只是一个社交媒体,搜寻功能相对弱得多,Google 收集大数据的能力较 fb 强,而且 fb 如果太多广告亦会令人很烦厌。

目前业界亦愿意花更多资源打造广告内容,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制作短片、靓贴文、靓图等。现时大众每天都被不同的媒体资讯轰炸,令营销愈来愈困难,有研究指每位受众约要接触 6 至 8 个不同媒体的广告,才会去作消费决定。

Google 去年亦推出「一按即买」功能,由于 Google 账户已连结信用卡、用户地址、送货方式等,无需额外输入资料就能完成交易。除此之外,Google 亦有为 App 公司研发的「试用广告」功能,让消费者直接试用 60 秒后再决定是否下载该 App。

http://times.hinet.net/news/19818767

2016最佳APP在此,2017将有何变化?

Apple与Google不约而同发布了2016年度应用市场最佳APP清单。
Apple年度最佳APP 与游戏分别是《 Prisma 》与《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前者是一款修图软件,基于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技术,可在数秒内将用户图片转换成各种艺术风格;后者是一款多人塔防游戏。
年度优秀APP 与游戏,Apple分别颁给Meldy 与Chameleon Run ,前者是一款音乐播放器,后者则是一款跑酷游戏。

Google 2016 Apple Store 年度精选APP 名单
Google Play 评选出的优秀APP ,代表Android智能手机APP 市场的流行指数。
Google Play 年度最佳APP 同样颁给了Prisma ,年度最佳游戏则顺应潮流给了《 Pokémon GO 》。

2017 年APP市场预测: AR / VR 产品要大热?

2011 年到2015 年,Apple 最佳APP 分别是Instagram 、 ActionMovie FX 、 Duolingo 、 Replay 视讯编辑器与Enlight ,除了Duolingo 是语言教学软件外,其他四款均为照片/影视后期处理APP 。
与往年相似,Apple今年的榜单摄影、录像、音乐制作类的应用占据多席,这再次说明了Apple设备想要成为生产工具的决心。与之不同的是,新技术的应用。
比如《 Prisma 》的人工智能技术,用户照片特征被提取到云端,通过神经网络技术将照片与名画结合后,效果远超普通滤镜。这类新技术赋予APP 新的活力,预计将成为APP的发展趋势。
Google过去几年最佳APP 的评选,类型更加多样化,社交与工具类APP 亦包含其中。明年Google Play 会有什么变化?业界认为,随着Google开放Daydream 平台,谷歌应该会加速发展移动VR 的发展,预计明年开始, AR / VR 类APP将在Google Play 上变得流行。
这一趋势同样适用于Apple ,媒体报导,Apple 将在2017 年的WWDC 上推出AR / VR内容,这将刺激开发者在IOS 上推出相关APP 。

http://it.sohu.com/20161209/n475416768.shtml

科技券先导计划一定要知的 10 个 FAQ

计划正式接受申请,相信对于不少打算投放资源在创新科技方面的中小企而言是个好消息,但详细计划如何,申请又有哪些条件和限制?不妨参考以下的常见问题:
1、什么是「科技券先导计划」?

该计划旨在资助本地中小型企业(中小企) 使用科技服务和方案,以提高生产力或升级转型。计划由创新及科技基金提供 5 亿港元设立,从 2016 年 11 月起先推行三年。
2、哪些企业符合申请资格?

一般而言,只需在港登记企且有实质业务运作一年的企业均可申请,「空壳公司」或主要业务大部分在香港境外进行的企业,则不被视为在港有实质业务运作。此外,申请企业亦需符合政府订明的中小企定义。

3、应该如何申请、可否同时提交多于一份申请书?

合资格企业可透过科技券计划管理系统提交申请书。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企业只能够在同一时间向科技券计划提交一份申请书。企业完成较早前获批的项目及提交项目最终报告后,方可提交新申请。
4、什么类型的项目能获得科技券计划资助?

针对科技券计划资助的项目,计划有详细的科技服务及方案列表。但需注意的是,申请科技券计划资助的企业,必须事先获得批准方可开始推行项目。
5、计划提供的资助可以用来做什么?

科技顾问服务;
购置项目必要的订制设备、软件及科技服务方案;
项目必要的现成设备、软件及科技服务方案;及
项目审计。
6、如果不买软硬件,计划提供的资助可以用作交租、支薪吗?

不可以,一般营运成本如楼宇租金、员工薪金、行政费用及市场推广费用等均不会获科技券计划资助。详情按此。

7、每间公司最多可获多少资助金额?

科技券计划会以 2:1 的配对模式,向每家合资格企业提供最多 20 万港元资助。有关中小企须以现金投入不少于核准项目总成本三分之一的资金。

8、项目有什么限制?

每家合资格企业最多可获批三个项目,企业不得同时进行多于一个科技券计划项目,当局亦建议每个项目一般应在 12 个月内完成。

9、申请的审批准则为何?

创新科技署收到申请书后,会查核申请企业的资格及作初步评估。合资格的申请将由科技券计划委员会考虑,评审准则包括:建议项目与申请企业的业务是否相关、预算是否合理、推行细节是否合理,及有关顾问或服务提供者是否有不良记录。

10、计划有没有截止申请日期?

科技券计划由今年 11 月起以先导形式推行三年,现阶段全年均接受申请。

如何申請?誰可申請? 科技券先導計劃一定要知的 10 個 FAQ

科技劵您又知多少?

科技劵是政府资助中小企以科技来提升生产力的计划。合资格企业最多可以申请3个项目而获得合共最多20万的资助。每个项目一般应在12个月内完成。申请企业只能够在同一时间向科技券计划提交一份申请书。企业完成较早前获批的项目及提交项目最终报告后,方可提交新申请。而同一个项目并不能申请政府其他的资助。

申请资格:
香港登记,在本港有实质业务运作最少一年,而该业务在提交申请时须与申请项目相关;符合政府订明的中小企定义,在本港雇用少于100人的制造业企业,或在本港雇用少于50人的非制造业企业。

资助发放方法
成功申请后会发放最多3分2的资助,及后在计划完成后2个月内,在资助网站上登入并提交有关完成的证明文件就会发放最后的资助。

需提交以下文件以证明项目完成
项目最终报告,当中指明项目已经完成,并载有项目开支摘要及项目成果;
项目成果证明(例如顾问报告、交付收据、照片等);
经申请企业核证的每个开支项目的付款收据正本或副本。收据上的付款人名称必须与申请企业名称相同;
如核准资助额超过五万港元,须向创新科技署提交由独立审计师编制的经审计项目支出表;
如核准资助额为五万港元或以下,申请企业须提交最后支出表,并声明该最后支出表准确无误,且所有开支均符合资助协议所载的规定。创新科技署有权就最后支出表进行详细核查。

https://www.itf.gov.hk/l-tc/TVP.asp

台湾是下一个10亿美元的App市场

自2008年发展以来,App要取得重大的成功已然不易。对于App开发者而言,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之前,先到一个具有低风险、较高成功机会的市场试水温便成为关键。而那些规模小、有时还会被大家忽略的市场,也许就会是新App的绝佳测试场域。

「台湾」就是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市场,对想要进军亚洲市场的外国开发者而言,台湾会是下一个10亿美元的大App市场

要谈到台湾市场的优势,首先要从亚洲整体的App经济着手。归咎于文化差异与偏好,亚洲的App经济往往对本土自产的App较为有利,这也让来自西方国家的开发者较难打入市场,如果要能真正做到在地化,免不了就要耗费高成本。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地的App生态自成一格,民众偏好使用本土App,这让本地开发者占据优势地位,无论是交友App、叫车服务…等类型,外国开发者都很难尝到甜头。

台湾为什么特别?智慧型手机渗透率高、游戏产值高、接受度高

外国App难以打入亚洲市场的背景之下,台湾又何以被视为亚洲最具潜力的App市场?以游戏产业而言,游戏长久以来深耕于台湾文化之中,摊开台湾iOS与Google Play的下载排行榜,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国的手游。加上台湾的智慧型手机普及率高达78%,每个用户平均手机里有40个App,对外国开发者而言,这是很大的一个机会。

2015年,台湾在iOS、Google Play两大平台的营收也持续成长,占据双榜收益前10名的市场。台湾玩家对游戏很熟悉、也很习惯于游戏内购卖。根据预测,未来4年台湾游戏市场产值将有四倍成长。

目前,已经有许多来自全球的手游皆在台湾市场获得成功。台湾用户对非本地的App既友善也不具偏见,这让外国开发者在台湾App市场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台湾也证明了即便身为亚洲一个称不上大的App市场,开发者仍旧能在这之中找到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其他正在崛起的亚洲市场如泰国、印尼等国,未来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这些国家立下用户基础,也让开发者有机会进一步挑战日本、中国等更大的亚洲市场。外国开发者想藉由台湾打入亚洲App生态圈,虽然并不意味着产品一定会成功,但台湾绝对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App市场。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40095

别急着让你的APP从用户那「获取权限许可」,这事儿得讲策略

你知道平均每个App在用户安装后的前三天内就失去了80%的平均日活吗?大部分用户下载一个App,打开一次,然后就卸载掉它。这种情况发生是因为用户虽然愿意尝试安装很多App,但他们还是要决定在开始那几天究竟卸载掉哪些。

用户这样做是因为你的App做的不好吗?也不全是,但是用户跟你的App在最开始的互动确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对你的App的整体印象。现在实际情况是,当用户打开一个新的App时,他们最先看到的往往是一连串的弹出框询问他们的权限获取请求。

这样的做法对用户体验产生很大的影响,常常导致用户放弃使用。正确的做法是App应该在提出权限请求前先跟用户保持一定的对话沟通。

一、建立起一套策略
当涉及到权限的许可请求时,最糟糕的事情就是App使用没有任何解释说明的权限请求炮轰用户。不管是询问太早还是一次性询问的太多都是普遍的错误做法。但是实际上,很多的App还是这样做,用户启动App进来首先看到的就是难以理解的请求。例如,Google的Inbox甚至在用户还没有登入到App中时就提出请求,没有附带任何其他的信息或上下文环境。

当你向用户发出权限许可请求时,你当然希望所有用户都能接受这个请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应该建立起一套策略。这套策略建立在你所请求的权限类型的清晰度和重要性上。关键性的许可请求应该在一开始提出,次要一些的则可以放在上下文环境中提出。

二、什么时候询问用户
决定用户接受还是拒绝你的请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你在何时询问他。

1、一开始只提关键性请求

对许多App来说,没有获取对数据的访问权限可能足以改变整个用户体验过程。例如,如果一个App依赖于短讯服务,那么当获取不到这项权限时,程序就会无法应用。幸运的是,用户大都期望一个消息传送应用能够获取短讯权限,所以这时候预先提出权限请求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功能的正常使用需要多种权限的许可,那就只向用户提出这些权限的许可请求,而不要再提出任何其他不相干的。

2、在上下文使用环境中提出请求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个新用户在一开始就要忍受一堆许可请求,那你很有可能就错失掉让用户留下来的关键机会。 App应该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具体环境提出许可请求并向用户传达该权限的使用价值。因为一旦先引导一个用户留存下来,他们更有可能在使用中接受你的请求。

三、如何询问用户
App得向用户阐明为何每一项权限都是必需的,不管是通过功能名称还是一个解释说明。请记住,如果你想要征得用户的同意,你必须恰到好处地询问用户。

1、解释可得利益

不太清楚的权限请求应该告诉用户它涉及到什么。如果你的App有一个引导演示,记得以此来解释你的程序能干什么以及为什么那些意料之外的权限也是必需的。

在上下文使用环境中解释一个权限是另外一种做的很好的例子——它提起普通用户的兴趣并增加他们对该权限的理解。一定要去试图解释用户在授权后他们能从中获取什么益处。

2、请求的同时给予引导

Foursquare通过提供一个背景图片用来解释为何App需要这个特定的权限从而引导用户做出选择。

3、实际许可请求前的「前置对话」

你只能引发iOS每个功能默认权限请求一次。对用户来讲最糟心的事情可能是用户在系统层级禁止了相关权限,而当他要针对某个App重新授权的时候是很麻烦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实际的iOS系统权限访问页面前放一个前置的请求是更好的。

4、在动作触发后询问

用户触发功能所唤起的请求对话框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因为它们出现在用户想要使用某功能的时候,用户更有可能授予这个权限。

四、如何处理被用户拒绝访问的权限
因为拒绝一项权限就可能会使得某个功能没法出现预期的结果,因此一旦有权限被禁止掉,要向用户解释说明。

关键性的权限:如果一个App因为一项关键性的权限被禁止掉而无法正常运行,解释给用户为什么该权限必须被允许并提供给用户一个链接路径好让用户重新设置允许它。

五、结论
虽然毫无疑问每个App都是不同的,你都应该仔细考虑什么时候用户需要访问他们手机中的某些权限/数据,并确保他们是有被询问的预期的。提升用户体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要错失准备让你的用户接受请求许可的机会,测试每种情况看看哪种最适合于你们。

http://www.hksilicon.com/articles/1110046

手机应用程式 青年创业大热

智能手机已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千变万化的手机应用程式可说是「功不可没」,由即时通讯、社交网络,以至饮食指南、相片分享,丰富了用户的体验,不少热门应用程式在香港已拥有过百万用户,成为资讯科技业新宠儿。内地每季智能手机出货量可达9,000万部,潜在无限商机,香港业界是否已准备就绪,打开内地手机应用程式的市场之门?

经过首次香港手机应用程式行业调查,探讨业界的经营状况。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公司成立不多于3年,并由30岁以下的新一代所创立。 「年轻」已成为本地智能手机应用程式行业的象征。

生产力局企业创新部高级顾问吴瀚博士认为,手机应用程式行业的入行门槛不高,前期投资往往比实体店铺少,尤其云端服务日趋成熟,让手机应用程式的发展如虎添翼,开发商毋须大量投资于伺服器、测试系统、数据管理等IT基建方面,风险比较低,对年青人而言较容易实现创业梦想。

是次调查发现,九成受访公司的员工为50人或以下的中小企业,虽然公司规模普遍较细,但接近四成的受访公司全年收入可达100万至500万港元。而在过去两届的「亚洲智能手机应用程式大赛」中,大奖均落入香港公司手中,可见香港业界的技术水平一点也不逊色。

据吴博士介绍,香港手机应用程式开发公司大致分两类,一种专注于代客开发程式,约41%受访公司以此为最重要收入来源,而另一种则专注于开发程式产品,一般需要较多资源和时间。香港公司以灵活见称,因此擅长按照客户要求而开发程式,特别是专为特定市场推广活动而设计的程式(又称为“ Campaign Apps”)。至于开发程式产品的公司,虽然为数不多,但不代表没有质素,甚至可以走出国际。

https://www.hkpc.org/zh-HK/industry-support-services/latest-information/5583-2015-03-09-14-18-13?template=hkpc_text

从 6.7 亿条行动 App 推播通知中,解析人们的日常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从行动行销自动化工具 Leanplum 中找到一些推送通知方面的资料,分析了 6.71 亿条通知,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趋势,尤其关注推送通知的时间。


首先,来看一下行销人员推送通知的时间,以及用户和这些通知互动的情况。上面的图表显示了北美地区工作日期间平均的通知推送和打开情况,以数百万的通知为样本。该资料使用的是规范化的本地时间,代表在一定时间内的原始发送和打开情况。蓝色的线表示原始推送数量,对应的资料在左轴。红色的线表示原始的打开数量,对应的资料在右轴。

在这里,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趋势,一天中,推送和打开的趋势大部分是不断上升的,下午会有几个小高峰,在下午3 点左右有一个稍大的高峰,最大的高峰期是傍晚。 6 点之后的趋势很有趣,相对其他时间来说,打开通知的数量一开始最高,推送通知的数量相对较低。这表明App 在傍晚之前会推送大量的通知,如果他们在 6 点之后推送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 6 点以后用户的参与度看起来很高。

早上 7-9 点,人们起床,开始了一早的安排:吃早餐、通勤上班、开始工作。早上到达办公室前这些任务可以证明为什么上午 12 点前推送通知的参与情况很低。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下午 3 点左右,有一个有趣的活动转变,这也与推送数量和打开数量较高相关。在这个时段,人们可能是稍微休息一下,喝杯咖啡或出去走走,这时候会拿起手机看一看。下午 6 点左右,大部分人下班了,并开始进行娱乐活动。

人们在晚上 6-9 点打开推送通知的数量较高也是有迹可循的。工作做完了,人们可能会看自己的手机,打开 App,浏览社群媒体。这种休闲时刻持续到晚上 10 点左右,大部分人开始洗澡睡觉了。推送通知参与的高峰期与人们工作后的休闲时间息息相关。
各管道媒体使用情况

经由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休闲活动期间打开推送通知的概率较高。那么人们在休闲活动期间都干什么呢? Flurry 发布的各管道每日媒体使用情况表现出一些有趣的趋势。

网路的使用情况有两个主要的峰值:一个是早上 8 点,两一个较高的峰值是晚上 7 点。早上 7 点左右,iOSAndroid App 开始使用,白天一直都在增长,晚上 9 点达到高峰期,之后开始下降。电视的使用一般在下班之后,在晚上 7-11 点有一个大峰值。可以对比一下英国发布同样的媒体使用情况图表。

透过这两张图表可以发现,电视是休闲时刻使用的一个重要管道,尤其是下班之后。语音交流大部分都发生在白天,线上交流(SMS / 邮件)一般也在白天。

推送通知的参与情况 vs. 媒体使用情况

将每日的生活模式与推送通知参与情况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推断出人们为什么在傍晚的参与度较高。我相信我们都将行动装置看作第二个萤幕,人们透过行动装置与推送的通知互动,偶尔会看看电视。人们一般随身携带手机,可以随时使用 App

http://technews.tw/2016/05/20/what-671-million-push-notifications-say-about-how-people-spend-their-day/